齒輪滲碳后的幾種熱處理方法
齒輪滲碳只能改變零件表面的化學成分。為了使零件獲得外硬度和內韌性,齒輪滲碳熱處理后需要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,以改變鋼的強度和韌性,穩定零件尺寸。根據工件的成分、形狀和力學性能,齒輪滲碳后通常采用以下熱處理方法。
1)直接淬火+低溫回火
將零件自熱處理爐中取出直接淬火,然后回火以獲得表面所需的硬度。直接淬火的條件有兩點:齒輪滲碳熱處理后奧氏體晶粒度在5-6級以上;齒輪滲碳層中無鮮明的網狀和塊狀碳化物。20CrMnTi等鋼在齒輪滲碳后大多采用直接淬火。
2)預冷直接淬火+低溫回火
預冷的目的是減小零件變形,使表面的殘余奧氏體因碳化物的析出而減少。預冷直接淬火表面硬度略有增加,但晶粒沒有變化,預冷溫度應高于Ar3,減少心部析出鐵素體,溫度過高影響預冷過程中碳化物的析出,殘余奧氏體量增加,同時也使淬火變形增加。
3)一次加熱淬火+低溫回火
將齒輪滲碳件快冷至室溫后再重新加熱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,適用于淬火后對心部有較好的強度和較好韌性要求的零件。
4)高溫回火+淬火+低溫回火
經高溫回火后殘余奧氏體分解,滲層中碳和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析出,易于機械加工同時殘余奧氏體減少,主要用于Cr-Ni合金鋼零件。
5)二次淬火+低溫回火
將工件冷至室溫后,再進行兩次淬火,然后低溫回火。這是一種同時實現心部與表面都獲得性能比較高的熱處理方法,兩次淬火利于減少表面的殘余奧氏體數量。
6)二次淬火+冷處理+低溫回火
也稱為高合金鋼減少表層殘余奧氏體量的熱處理,多用于齒輪和軸類零件。
上一條: 三種常用的機械外加工報價方法
下一條: 金屬熱處理需要知道的八條